31 March 2011
兒科醫生
友人在facebook貼出以下對話:
都市閒情主持人問兒科醫生:通常BB轉奶粉會出現乜野問題?
兒科醫生:通常問題出現在父母身上而不是BB,因為D父母會變得好憂慮。
此兒科醫生說得非常好,很正確。
都市閒情主持人問兒科醫生:通常BB轉奶粉會出現乜野問題?
兒科醫生:通常問題出現在父母身上而不是BB,因為D父母會變得好憂慮。
此兒科醫生說得非常好,很正確。
Secundum
I had my second scan today. Nick went with me this time so he saw the baby as well. Amazingly we saw the two arms, two legs, nose, heart, bladder, spine, brain, jaws, heart beats etc of the baby. The baby was always moving, always.
Again, seeing the baby through ultrasound scan makes the whole thing more real to both of us.
無題 XIV
從前有一個女孩子,佢生薯片嘅,一生就係幾十包,所以慳唔少薯片錢。有時家境唔好,手頭上有幾分貧困,仲可以賣幾包套現。尤其最近話驚日本輻射,咩都貴啲,咁啱嗰水生正有日本薯片數包,你話唔發達呀。遺憾嘅地方係女孩子通常幾十包都自己食晒,鬼有得剩攞出去賣。唯有整啲書套攞出去賣仲好。
30 March 2011
名
日前說起改名,說起「仲」一字,媽說她雖然也喜歡這字,但乃屬不能用在第一個孩子的字。因為「仲」乃是排行第二之意 - 這我早知了 - 但她說會給人認為在這以先我們失去了一個,故此乃排行第二。
我們倒是絕對偏向「言」字,只是要用甚麼字在中間配這個「言」字方為恰當,則不是容易的事。
英文名倒是易一點。
噢,還在考慮以「心」字為中間。那是特別為姓「莫」而設計的,只有姓「莫」才能配「心」字得出這意思。或者結果會叫「心言」哦,小王子似乎很喜歡。
仲
zhòng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在當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仲裁(居間調停、裁判)。
姓。
【形】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同本義〖inthe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言
yán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言歸于好。“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姓。
行
【動】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言”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本義:說,說話)
同本義〖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說文》
志以發言。——《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傳·昭公九年》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言,心聲也。——《法言·問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經》
言者所以在意。——《莊子·外物》
【名】
話,言語,口語。又特指怨言、謗言〖speech;spokenlanguage〗
父母之言。——《詩·鄭風·將仲子》又
諸兄之言。
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國語·周語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唐·白居易《琵琶行》序
我們倒是絕對偏向「言」字,只是要用甚麼字在中間配這個「言」字方為恰當,則不是容易的事。
英文名倒是易一點。
噢,還在考慮以「心」字為中間。那是特別為姓「莫」而設計的,只有姓「莫」才能配「心」字得出這意思。或者結果會叫「心言」哦,小王子似乎很喜歡。
仲
zhòng
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
在當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類推)。仲裁(居間調停、裁判)。
姓。
【形】
(會意兼形聲。從人,從中。中亦聲。甲骨文、金文作“中”。本義:排行第二)
同本義〖inthemiddle〗
仲,中也。——《說文》
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釋名》
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當。——《儀禮·士冠禮》
五十以伯仲,周道也。——《禮記·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謂之且字,且,薦也。表之以字,所以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禮二十為字之時,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禮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則笄而字即稱伯姬、仲姬。
言
yán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言歸于好。“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姓。
行
【動】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言”是張口伸舌講話的象形。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本義:說,說話)
同本義〖say;speak;talk〗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說文》
志以發言。——《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傳·昭公九年》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國語·周語上》
言,心聲也。——《法言·問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經》
言者所以在意。——《莊子·外物》
【名】
話,言語,口語。又特指怨言、謗言〖speech;spokenlanguage〗
父母之言。——《詩·鄭風·將仲子》又
諸兄之言。
口之宣言也,善敗于是乎興。——《國語·周語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唐·白居易《琵琶行》序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