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說「香港人」,只是回頭一想,又何止是香港人呢。這次其實是林燕妮小姐的委屈一事的後話。
在林小姐的網誌裡,有些人留下了嘲笑的回應,甚至有人明顯是開馬甲瘋狂轟炸。Facebook有這個Group,真的有人參加,還有人說「今年的書展林燕妮都有參展,不如搵班人到時去林燕妮果個攤檔度抗議」。我心想:林小姐是嘴壞了點,再加上說錯了,但人們倒是空閒時間太多了點,多得要大大花在毫不相干的人身上。「曾蔭權不代表我」屬可以理解的,當然也真的有純是借題發揮的人;「齊來恥笑林燕妮精神」則很明顯是煮多了一舊魚。人家只是寫了篇文,也真的是討人厭的口吻,但針對此人作出網上公開討論及嘲笑,不是更白癡嗎?
其實這只是引子 - 令我思索為甚麼有些人會對這麼小的事有那麼大的反應的引子。大概人們平時壓力太大,一有能顯得superior 的空間,抓著不放。回港時對此有更深的感受。身邊的人們,急步來急步去,有甚麼不滿,立刻罵起來。食物不夠好、東西來得不夠快、在街上被人不小心碰到、上不到巴士或列車、買回去的衣服有點問題要更換。。。甚麼都要罵。侍應們放下食物,客人們卻是連「唔該」也不會說一句。
另外,扯得遠一點,也是反思我會不會也是反應過大的引子。回想一下,我以往大概也是會過於反應,但大多數都是切身的事情,或與我身邊的人相關的事情 - 大概我一開始就是自我中心至極的人。然而倒和生活壓力沒多大關係,只是我慣了被誤會,總是過份努力的保護自己。想來慢慢地我是有改變的,只是對某些事情又變得漠不關心。取一個平衡,總是那麼的難。當然,我還是要自己保護自己,這麼多年,沒有改變,只是我已經發現人們說甚麼、怎麼看,大都不重要。
說回原本的題目。我上次說過若我是林小姐的迷,現在大概對看林燕妮覺得羞愧;同樣,若我喜歡的人在林小姐的網誌無聊謾罵,或參加了這個Facebook group,我也會對喜歡這個人覺得羞愧呢。幸好,兩者皆非。我只是路過的看官,笑一笑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